蜈蚣怎么养殖?
一、引种 选择野生种群,要求体质健壮,无病害;人工繁殖的幼体也可,但必须经过40d以上的驯化、适应期;严禁购买病、弱、残的个体。 二、饲养管理 1.饲料:以昆虫为主的混合饲料,由猪粪、牛粪、马粪、棉花籽饼、油菜籽饼、花生饼、豆渣、豆腐渣、麦麸皮、米糠等组成,按一定比例配合后投喂。每天12:00~13:00和17:00左右投喂两次,晚上加喂一次夜食,投料量以吃饱为宜,切忌过于饥饿。
(1)昆虫类:面粉虫、棉虫、黄粉虫、玉米螟幼虫、松毛虫及各种蚱蜢,每日2次,每次0.5kg/每只。 (2)肉类:猪、牛、羊肉及内脏等,捣碎煮熟后拌入饲料中喂给。 三、日常管理 1.消毒杀虫:每10d定期用药消毒1次,可用聚维酮碘浸泡、喷酒或浓度为1:200倍稀释的二氧化氯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注意避免药液直接喷洒在蜈蚣身上。同时,每隔1个月以上用90%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浸泡,进行熏蒸杀虫。
2.防逃:蜈蚣怕光、畏水,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要防止蜈蚣外逃,可在养殖箱上部覆盖玻璃,四周密封,或用玻璃缸养殖,底部排水口用纱布盖住,以免蜈蚣钻出逃生。
3.清理粪便: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
选好场地
要想养好蜈蚣,选好养殖场所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蜈蚣的习性,我们在选择养殖场所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小环境湿度较大的地方,可以用砖和石棉瓦修建池子,池子的宽度不能超过60厘米,长度要根据你的养殖场所的情况来定,如果池子太大不利于池内温度和湿度的保持。池内要用疏松、通气和具有一定粘性的壤土,土层厚度在30至40厘米,并在池内放些石块、树枝等遮阴的物品。
在池子上搭一塑料棚和遮阳网,棚高在50至60厘米,形成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弓形,以利于雨后及时排水和池内温度的调节。
做好防病准备
首先,要做好池内清洁卫生,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池内发生病害。第二,要调节好池内温度,温度过高时,应及时在池上浇水降温或将石棉瓦用水浇湿后反放在上边降温,一般温度在25到30度之间为宜。第三,要注意池内空气不能过份干燥,可在池内放一盆水,当土感觉过分干燥时可喷些水,保持湿润。第四,提供充足的食物,一般以蚂蚁、蚯蚓、蟋蟀、昆虫幼虫等为主。
掌握正确的捕捉和放养方法
捕回的野生蜈蚣在放养前,要用纱布包好,包口扎紧,放入20度左右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洗15至20分钟,浸洗时要注意用力挤压纱布,使药液进入纱布内部。浸洗完毕后,置干净的温水中浸洗10分钟,再放在10至15度的2%的食盐溶液中浸洗5分钟,最后用清水将盐液冲洗干净,方可放入池内养殖。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至150条。野生成年蜈蚣捕捉后,要用上述方法处理后,养在饲料丰富的池内1个月左右,待其恢复体力后再进行其它管理。
加强喂食管理
喂食一般是将切碎的鱼和猪肉等粘在石块上让其自然摄食,以夜晚喂食为好,喂食要保持新鲜并注意勤喂勤清除残食。为保持环境清洁和防止病害发生,每10天在池内撒施一次5%的石灰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