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有没有寄生虫?
一般来讲,我们体内是不会含有寄生虫的。但是,当人们吃了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后,或者接触了被感染的动物,都可能导致人体感染寄生虫。 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
身体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甚至会出现皮肤过敏;
出现贫血、乏力、失眠、烦躁、抑郁等精神症状;
如果细菌毒力较强,还有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当然,并不是所有寄生虫感染都会出现上述症状。例如肠道寄生虫中的蛔目寄生虫(蛔目寄生虫又称寄生虫中的“懒人”,它们不能在人体内繁殖,只能短暂存活),当它在肠道内移动时,可能会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并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患者会突然出现较严重的腹泻、恶心、呕吐,但是一般不会致命,在寄生虫死亡、虫体被消化液分解后,症状逐渐缓解。
目前,检查体内是否有寄生虫的主要方法包括肉眼观察法、显微诊断法和实验室检查法。
一、肉眼观察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胃肠道内容物进行观察,当怀疑有寄生虫感染时,可以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来发现胃肠道内的寄生虫和虫体引起的病变。 二、显微诊断法: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染色显微镜检查和荧光显微镜检查。
1.染色显微镜检查: 是将待检标本用固定剂、染色剂进行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若观察到蠕动的线状或梭状动物,即可诊断为寄生虫感染。 2.荧光显微镜检查: 用特殊的试剂处理粪便或其他分泌物,经离心沉淀取沉渣做涂片,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如发现特征性荧光细胞,即可确诊。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常常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法: 主要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中,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最重要而常用的检验项目。
1.粪便隐血试验: 在正常情况下,粪便中带有少量血液,经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出,若检查结果阳性,提示可能患有痔疮、结肠癌等疾病;若结果强阳性,则提示有可能患胃癌。但如果近期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该试验也可呈阳性,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再作判断。
2.粪便虫卵检查: 如果发现粪便中有虫卵,即可确诊。但由于寄生虫的生理特点,一般在消化道内存活的时间不长,而且虫卵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因此必须长期监测,才能最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