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鸟智商为什么高?

皮如风皮如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鹦鹉学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动物行为,实际上,这种模仿发声的行为,在动物中并不罕见。人们在野外观察中发现在14个种类群的500种鸟类中,近六分之一的鸟类都能够模仿发声。灵长类、蝙蝠和啮齿类动物也能够模仿发声。一些鸟类,像鹩哥、八哥、鹦鹉,还有乌鸦、渡鸦、白尾鹊等,都具有出色的学习、模仿发声的能力。尤其是某些鹦鹉科鸟类,不仅能够模仿人说简单的话,而且还能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如狗叫声、鸟鸣声,甚至发动机声。

能模仿说话的鸟一般都是鸣禽,这些鸟的发声器官相当发达,位于气管和支气管之间的鸣管内有能振动发声的软骨,其数目和形态都决定了鸟儿发出声音的种类以及该鸟的鸣唱技巧。比如乌鸦发声器官构造最为简单,其所能发出的声音类型也少;鹩哥鸣管的韧带较宽,使得其模仿度较高,真伪度也最接近;而鹦鹉的发声器官构造与人类相似,舌骨发达,因此在所有的鸣禽中发音最接近于人,说话也更清楚。

但是,鸟的鸣管构造再接近于人,如果没有相应的大脑控制也不行。模仿发声行为的产生,在生理机制上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一是用于感知发声模式的记忆系统;二是产生这些发声的运动系统;三是将记忆系统与运动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系统。研究发现,鸣禽因为长期的练习鸣叫,大脑的若干区域有显著变化,形成发达的鸣叫中枢,负责鸣叫的指挥、记忆和学习等。负责发声学习的大脑区域在渡鸦中也有发现。人类语音学习脑机制的核心是连接言语皮层和皮层下控制发声运动区域之间的纤维束——弓状束。人类弓状束异常可导致失语症的发生。渡鸦因长期的练习鸣叫,其大脑内也有一束类似弓状束的神经纤维束。

鸟类具有出色模仿发声能力,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具有一定的识别力和判断力,这与其在野外生存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如在群体中,为了加强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保持高度的行为一致性,在群体内会形成一种“共用语言”,并代代相传下去;另外,“共用语言”也使该群体与其它种群相区别,避免混群,保持本群的血统纯正;还有,鸣禽多是捕虫者,在林间草丛中捕食和活动时,很难通过视觉等其它方式交流信息,因此只有加强其声音交流,而这种声音交流也会使鸟儿的模仿发声的能力大大加强,它们发出的声音中具有明显的“口音”和“方言”。

渡鸦也是在群体中生活,为了争夺食物、领地和配偶,在野外主要靠模仿其它物种的声音(包括鸟类、犬类和人类等)来威吓其它动物。而鹩哥、八哥、鹦鹉等经常与人类混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人类经常投放食物,因此就模仿人的发音,以获得更多的投喂,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模仿人类发音的习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